公司活动
News

公司活动

昆曲茶会 |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2016/09/29



静品昆曲味,千寻一梦遥。2016年9月10日下午,大益皇茶会总裁茶室昆曲主题茶会在梨园圆满举办。一雅室,一杯茶,一支曲,一段寻找自我静谧美好的悠闲时光,在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昆曲专业的青年演员李子铭老师的讲解和带领下,昆曲的艺术之门悄然打开,那柔美悠扬的曲笛唱词,白衣翩翩、水袖轻扬的杜丽娘与柳梦梅,神秘而绮丽的梦境,至真至情的爱情故事,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昆曲的魅力与精髓,深深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个人。


茶会伊始,老师首先给大家简要讲述了昆曲的基础知识。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流布区域只限于苏州一带,到了万历年间,便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并逐渐流布到福建、江西、广东、湖北、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各地,万历末年还流入北京,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许多地方剧种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提到昆曲,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汤显祖的《牡丹亭》,及那段最为著名的《游园惊梦》唱词。茶会上老师给大家播放了张继青老师扮演杜丽娘的经典表演片段,含蓄蕴藉,韵味隽永,极为传神地唱出了杜丽娘的闺秀神韵。在昆曲《牡丹亭》中,杜丽娘有一句经典念白:“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而对昆曲的理解也恰在于此。不走进翠茵碧野,如何能读懂春之神韵?不穿越文化的樊篱,也不会有对昆曲的惊艳。



昆曲唱腔华丽、念白儒雅、表演细腻、舞蹈飘逸,加上完美的舞台置景,可以说在戏曲表演的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最高境界。正因如此,许多地方剧种,如湘剧、川剧、赣剧、桂剧、越剧、闽剧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哺育和滋养。



戏曲的表现手段为唱、念、做、打(舞)的综合体现。对这些方面的要求,昆曲在所有剧种中是最严格的。一个优秀的昆曲演员必须在这几个方面都得心应手,才能在舞台上创造出完美的人物形象。其他剧种的许多演员为提高自身技艺和艺术修养,都主动投身到对昆曲的学习中。享誉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就曾长期潜心修习昆曲。在他演出的许多剧目中,我们都能发现昆曲的表现手法。老师一边讲解,一边带领大家学习了简单的几句昆曲唱腔和几个常见动作,像兰花指、兰花掌、折扇、走步等等,大家一一学习、模仿,并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渐改正,声声美好,乐在其中,不知不觉两个小时就过去了。​

雅室、茶香、昆曲,老师用心的表演与指导,茶友全身心的学习与倾听,无不都源于对昆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这个下午,昆曲,这个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这朵百花园中的“兰花”,在我们身边,悄然绽放。